2017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于今日揭晓获奖作品。本届竞赛主题为“阳光 · 颐养”, 分别选取陕西西安和福建泉州赛题,针对生态颐养服务中心进行设计,一共吸引了全球1193支团队报名。经过国内外评审专家多轮激烈评选,“陕西西安”赛题一等奖的获奖单位为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铁建安工程设计院联合团队,获奖作品为“荼蘼·院落”;”福建泉州” 赛题一等奖的获奖单位为浙江理工大学团队,获奖作品为 “风·巷”。
图:作品“荼蘼·院落”
图:作品“风·巷”
评审委员指出,本次竞赛两个一等奖作品,充分考虑老年人活动场景,建筑可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主被动技术的应用与当地气候特点相配合,具有极高的建筑可实施性和技术经济性。评委们除充分肯定了本届竞赛的成果,鼓励建筑专业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提出竞赛主题可以从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应用扩大到整个绿色建筑领域,以激发参赛团队更全面地学习绿色建筑技术,并提高其应用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从中受益。
图:2017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终评专家
图:国际专家在竞赛终评会现场认真评审作品
图:国际专家在竞赛终评会现场认真评审作品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国家呼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越来越多的民众也关注着今后将在何种建筑中,以何种方式安度晚年。本届竞赛主题为“阳光 · 颐养”,组委会分别选取陕西西安和福建泉州赛题,针对生态颐养服务中心进行设计,面向全球征集作品,希望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手段,整合适宜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让太阳能为建筑带来永续的能源,让建筑为老人创造安全、健康、舒适、便利、绿色的新生活。
图:国际专家在竞赛终评会现场认真评审作品
图:国际专家在竞赛终评会现场认真评审作品
真实赛题,一直是台达杯设计竞赛的一大特点,组委会希望参赛者能够根据赛题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契合的作品。“梦想照进现实”,获奖作品实地建设则是竞赛的另一大亮点。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往届竞赛的优胜作品得以实现实地建设,其中包括台达集团在地震灾害后捐赠、现已投入使用的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和龙门乡台达阳光初级中学,以及已经完工的吴江中达低碳示范住宅,2017年即将完工的青海省科技项目-----“阳光与美丽乡村”2015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示范项目青海农牧民定居低能耗住房。本届竞赛的获奖作品也将在西安和泉州实地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一处绿色、环保、舒适、健康的养老居所。
2017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由国际太阳能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和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协办,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独家冠名赞助。竞赛两年一届定期举行,面向全球征集参赛作品。
本届竞赛自2016年6月启动以来,组委会先后在全国13所高校进行宣讲,共吸引了全球1193支团队报名参赛,参赛选手共提交有效作品239件。评审环节分为初评、中评和终评。终评会邀请到汉沙杨有限公司(马来西亚)总裁、2016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杨经文,德国不伦瑞克理工大学教授M.Norbert Fisch,台湾绿色建筑委员会主席、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林宪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仲继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主任喜文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冯雅,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黄秋平共9位国内外专家,共同评审进入终评环节的58件参赛作品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作品。
2017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奖名单
奖 项 | 注册号 | 单位名称 | 设计者 | 指导老师 |
一等奖 2项 | 4616 | 河北工业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铁建安工程设计院 | 季思雨、文瑞琳、王怡璇、张艺冰、王锋宇、张瑞林 | 高力强、张军 |
4689 | 浙江理工大学 | 高海伦、董兆、梅博涵 | 文强 | |
二等奖 4项 | 4642 | 天津大学 | 刘程明、王莹莹、叶葭全孝莉 | 刘彤彤、张颀 |
4896 | 华中科技大学 | 张礼陶 柏陈威申晓艺 | 徐燊 | |
5404 | 山东建筑大学 | 郎冰、刘刚、李思萌 | 崔艳秋、薛一冰 | |
5585 | 南京工业大学 | 陆垠、顾晨 | 张海燕 | |
三等奖6项 | 4636 | 西安科技大学 | 车喜刚、雷宸骁、刘雨龙、陈函璐、何静怡、成侃 | 孙倩倩 |
4909 | 华中科技大学 | 吕丹妮、江海华、武学志 | 徐燊 | |
4988 | 东南大学 | 张军军、张宇涛、王冠军 | 张宏 | |
5165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 杨娇、陈其龙、刘颖、衣志浩 | 张群、沈西平 | |
5259 | 广州大学 | 曹赓、郑欣欣、林佳昕 | 李丽、刘源 | |
5696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陈艺松、刘来凤、赵航宇、岳开云 | 高力强、何国青 | |
优秀奖 30项 | 4549 | 天津大学 湖南大学 深圳大学 | 徐明哲、耿煜周、吴寰、赵亮 |
|
4637 | 西南科技大学 | 王兰萍、张露露、张雁、杨吉、安建辉 | 白雪、赵祥、董美玲 | |
4645 | 石家庄铁道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许彦韬、杨影、文瑞琳、张艺冰、白洁媛、张清亮 | 高力强、何国青 | |
4683 | 西安科技大学 | 杨丽、张丹、王泽、高子月、王艳柯、吴嘉俐 | 孙倩倩 | |
4690 | 西南科技大学 苏州大学 | 刘宜鑫、蒲宏宇、汪涟涟、汪漪漪、唐伟豪 | 高明、蔡余萍、成斌 | |
4720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张云卿、胡庆强、董毓兵 | 高力强、何国青 | |
4749 | 天津大学 | 刘畅、李重锐、吴琼、李庆祥 | 朱丽、严建伟 | |
4770 | 山东建筑大学 | 赵梓汐、刘梅杰 | 薛一冰、崔艳秋 | |
483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黄华、郑智中、李真、赵旭、徐洪光、薛芳慧、刘增军、刘冲 | 李钰、罗智星 | |
4856 | 吉林建筑大学 | 丁辛宇、丁怡文、鲍程远 | 裘鞠、李雷立 | |
4867 | 河北工业大学 | 赵子豪、王娇婧、刘畅 | 舒平、岳晓鹏 | |
4889 | 山东建筑大学 | 景诗超、于露、袁梦、孙慧 | 张勤 | |
4932 | 南京工业大学 | 彭悦、孟婕、杨鹏程、朱硕 | 胡振宇 | |
4947 | 吉林建筑大学 | 黄浩、石涛、李光旭 | 肖景方 | |
4958 | 深圳大学 | 岑土沛,傅嘉伦,冯嘉瑜,张渡也,朱琪琪 | 艾志刚 | |
5011 | 重庆大学 | 潘高、邹明妍 | 周铁军、杜晓宇、张海滨、Regina Bokel(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
5144 | 北方工业大学 | 贾兆元,李倩芸、李磊、凌艺、郭梦铭、薛冰琳 | 马欣、赵春喜 | |
5186 | 天津大学 | 张琮、于璐、陈萨如拉、陈孟栋 | 朱丽、汪丽君 | |
5229 | 合肥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 李磊、主曼婷、吴鹏龙、刘姝伶、刘义鹏 | 李娟、胡毅、谢雪胜 | |
5283 | 天津大学 | 王楠、王劲柳 | 刘丛红、杨鸿玮 | |
5292 | 重庆大学 | 王开蕊、苟堂、陈希、王丛越、吉俊杰 | 周铁军、宗德新、杜晓宇、张海滨 | |
5440 | 山东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 张玺、倪晨辉、孙宁晗、张子奇、万华楠、毛晓天、韩赟聪 | 赵学义、崔艳秋、欧阳文 | |
5458 | 华中科技大学 | 徐笑、白梅、潘莹莹、钟江龙 |
| |
5461 | 河北工程大学 | 郭嘉钰、刘家韦华、郭璇、时雯 | 田芳、霍玉佼 | |
5513 | 山东建筑大学 | 张立、高梦雨、袁梦、于露、张蒙 | 张勤 薛一冰 | |
5524 | 广州大学 | 邓佳滢、郑于恬、曾静瑶 | 李丽、刘源 | |
5584 |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 吴浩然、徐墨林、吴宽、邵丹 | 张玉坤、赵劲松 | |
5587 | 河北工程大学 | 裴婉煜、李靖、胡平、张雅琳、杜衍旭、郭嘉钰 | 王晓健、霍玉佼 | |
5607 | 厦门大学 | 宋智霖、宣勤朗、戴安李、孙力枰、周立 | 罗林 | |
5727 | 南京工业大学 | 曹鑫 关经纯 朱珊 | 蔡志昶 |
关于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
一直以来,为了追求社会进步和舒适的生活,人们不断地消耗着大量能源,并习以为常。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浪费已经让地球不堪重负。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寻找替代性的清洁能源和技术方案;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目前人们的能源消耗习惯和观念,建立一种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正是以此为宗旨。这项活动由国际太阳能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以组织竞赛的形式推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建筑、生活中的应用,传播环保节能理念。学术竞赛是最容易吸引建筑行业,特别是未来的建筑师、工程师关注太阳能建筑技术的途径之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及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2005年承办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打造国际太阳能建筑技术学术交流平台。
200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首次组织了“中国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以农村住宅和城镇办公建筑的太阳能利用为主题,向国内太阳能和建筑行业征集竞赛方案,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参赛作品87项,在业界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2007年,恰逢世界太阳能大会首次在中国北京举办,此项赛事得到国际太阳能学会和大会组委会的充分重视,被批准作为大会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命名为“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两年一届,以不同的设计主题,面向全球组织作品征集活动,配合世界太阳能大会定期举行。受国际太阳能学会委托,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常设于国家住宅工程中心。2007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首次由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冠名赞助,主题为“太阳能与我的家”,竞赛面向新农村建设和中小户型住宅设计中应用太阳能等热点问题。共有44个国家的900个团队注册;最终收到提交作品201项,作品涉及中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荷兰、伊朗、俄罗斯、埃及等来自四大洲的16个国家,初步构建了国际太阳能建筑技术学术交流平台。
2009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结合中国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以“阳光与希望”为主题,于2008年7月开始向全球征集农村“阳光小学”设计方案,共有33个国家的1024个团队注册,最终收到提交作品204份项,作品涉及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意大利、葡萄牙、法国、俄罗斯、德国、瑞典、西班牙、捷克、波兰、日本、伊朗。于2009年3月完成作品评审工作,并在2009年6月开始根据一等奖获奖方案,由台达集团捐款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付诸建设,并于2010年投入使用。
2011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关注当代中国社会的居住焦点,以“阳光与低碳生活”为主题。进一步探索太阳能建筑技术在现代人居中的应用,寻求低碳环保而不失舒适的绿色生活方式。最终收到了183项竞赛作品,这些作品整体水准较高,大多具有创新意识。延承了上届竞赛的做法,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作的一等奖方案“垂直村落”经过完善和深化后,已由台达集团出资,在苏州同里湖畔实地建设。
2013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开展的中德公共建筑节能项目为基础,关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青岛海慈医院为样本,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技术充分地运用于既有建筑的改造中,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让太阳能焕发建筑的生命力。共有12个国家的665个团队注册,最终收到提交作品102项,竞赛作品整体水平较之以前有较大提高。
2015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聚焦新农村建设,以 “阳光与美丽乡村”为主题,设置农牧民定居青海低能耗住房项目和农村住房产业化黄石住宅公园项目两个赛题,面向全球征集作品,希望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技术运用于广大农村建筑当中,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本届竞赛共有12个国家的1232个团队通过官网进行了注册,最终收到提交的参赛作品265项,其中有效作品250项,这也是提交作品最多的一届。目前,农牧民定居青海低能耗住房项目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获奖作品正在青海省湟源县兔尔干村进行实地建设。
关于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
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Delta Environment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简称DEEF)注册登记于美国,由世界级的“电源及零组件”、“自动化”与“基础设施”厂商——台达集团创办人郑崇华先生于2002年创立,以“致力推行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与教育推广,促进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为宗旨。基金会成立以来,已陆续赞助美国多所知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MIT)、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休士顿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的科研活动,并在中国积极开展支持电力电子科研发展和环保节能推广等工作,以响应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经济成长的同时,维护并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
有关基金会推动的各项环保、节能及科技教育项目,敬请参见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网站,网址: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cn/
关于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是经国家科技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准组建的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其技术依托单位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是国家在住宅与居住环境领域科技攻关的主要依靠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组织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并通过示范工程推进住宅科技成果的转化。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具有一批长期从事住宅研究设计的专家学者,有着广泛的国内外合作基础,曾承担过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开发、合作咨询和推广应用,完成了建设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以及重要规范和标准的编制,同时通过大量住宅与居住环境示范工程的规划设计,创出一批城乡精品居住区和住宅小区,得到了行业和市场的认同。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下设的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下设的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执行学术团体的运营和管理。
关于台达
台达创立于1971年,为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并在多项产品领域居世界级重要地位。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迁议题,台达秉持“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运用电力电子核心技术,整合全球资源与创新研发,深耕三大业务范畴,包含“电源及元器件”、“自动化”与“基础设施”。同时,台达积极发展品牌,持续提供高效率且可靠的节能整体解决方案。
台达运营网点遍布全球,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美国、泰国、日本、新加坡、墨西哥、印度、巴西以及欧洲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近年来,台达陆续荣获多项国际荣耀与肯定。自2011年起,连续六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之“世界指数(DJSI World)”;2016年CDP(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年度评比,台达从超过5,800家回复CDP问卷的全球大型企业中,获得气候变迁“领导等级”的评级。
台达集团的详细资料,请参见:www.delta-china.com.cn
新闻联络人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郑晶茹
Tel: 010-88328210
Mobile: 136-2105-0731
zhengjr@cadg.cn
台达集团 公共事务部
周文秋
Tel: 021-58635678 ext: 5047
Mobile: 137-7436-8154
Sophia.Zhou@deltaww.com